21/8/2006 · 父母唯憂其疾之字是助詞,表賓語提前。也就是把受詞提到動詞的前面,所以如果要還原只需把受詞放回動詞後面即可 2006-08-21 23:34:07 補充: 主詞:父母動詞:憂(唯用來修飾
跟隨者: 1
30/7/2006 · 見為政篇、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按朱注:「武伯,懿子之子,名彘。言父母愛子之心,無所不至,惟恐有疾病,常以為憂也。人子體此,而以父母之心為心,則凡所以守其身者,自不容於不謹矣。
回答數: 3
18/7/2017 · 點 上 方 藍 字 可 關 注 我 們論語有多層次:有人以此知句讀,有人以此明大義,有人以此治天下。以腳下為原點,去探尋支撐中國社會2000年的智慧。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父母,唯其疾之憂。上一次課,我們講到說孟武伯是孟懿子之後,嫡長子。他們家
20/6/2016 · 【原文】孟武伯問孝,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【註解】孟武伯:孟懿子之子,名彘(音zhì)。父母唯其疾之憂:子女常以謹慎持身,使父母唯以其疾病為憂,指他無可憂。【譯文】孟武伯問:「怎樣是孝道?」先生說:「讓你的父母只憂慮你的疾病。
條件1: 包含字詞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” 符合次數:1. 共1段落。第1頁,共1 頁。《為政》 顯示注釋 提到《為政》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[] 6 打開字典 顯示相似段落 顯示注釋 相關討論 顯示更多訊息 為政: 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
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,「唯」是獨的意思,「其」指的是子女。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子女事事掛心,如果能讓父母放心,就是盡孝。然而,每個人的身體即使小心維護,也難免生病,所以孝子只讓父母擔憂自己的疾病,其餘的表現都令父母安心。
· PDF 檔案
樊遲御,子告之曰:「孟孫問孝於我,我對曰,無違。」 樊遲曰:「何謂也?」 子曰:「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 孟武伯問孝。 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 子游問孝。 子曰:「今之孝
父母唯其疾之憂—給你們的一封信孟武伯問孝,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。孔子回答的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,歷來有三種解釋:1.父母愛自己的子女,無所不至,唯恐其有疾病,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, 在日常生活中
“父母唯其疾之忧”,直译就是“让父母只担忧子女的疾病”,换言之就是“除生病不能避免外,不要让父母担忧子女的其它事情”。这是子女疼爱父母的深义。因为直译“让父母只担忧子女的疾病”,还不能表达出子女对父母疼爱的深义。
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。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,历来有三种解释:1.父母爱自己的子女,无所不至,唯恐其有疾病,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,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,这
狀態: 發問中
論語析讀(二四) “父母唯其疾之憂”與“你要使父母歡喜” 石衡潭 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憂。”(為政2.6) 注釋: 孟武伯:仲孫彘,孟懿子的兒子,“武”是他的諡號。 父母唯其疾之憂:此句有歧解。
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 。」 為政: 孟武伯問孝,孔子說:「父母只有在子女生病時才擔憂。」 7 打開字典 顯示相似段落 顯示注釋 顯示更多訊息 為政: 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
為政第二(六) 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 「註釋」 孟武伯:孟懿子的兒子,名彘。武是他的諡號;伯是尊稱。 父母唯其疾之憂:唯通惟,只有。其,指子女。馬融說:「言孝子不妄為非,唯疾病然後使父母憂耳。
子曰﹕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「父母唯其之憂」這句話的歷來有兩種解釋,一種是「還是想想你自己生病時,父母那種憂愁,擔心的心情吧﹗」言外之意,溢於言表。還有一種解釋為「為人子女者應儘量做到只有在自己生病時才會使父母憂愁,擔心。
父母唯其疾之憂 :即「父母唯憂其疾」,父母只擔心子女生病。唯,只是。其,此指子女的。 top 章旨 孔子教人行孝要善體親心,愛惜己身。 top 語譯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。孔子說:「父母(不擔心自己)只擔心子女的疾病
本章是孔子对孟懿子之子问孝的答案。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,历来有三种解释:1.父母爱自己的子女,无所不至,唯恐其有疾病,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,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,这
狀態: 發問中
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 孟武伯問孝,孔子說:「父母只有在子女生病時才擔憂。」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 點擊分享到 Google+(在新視窗中開啟) 分享到 Twitter(在新視
1/4/2013 · 有子曰:「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」 孔子答子游問孝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;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?」答子憂問考曰:「色難。有事,弟子服其勞,有酒食,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」答孟武伯問孝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
」也就是說,要有柔軟的心,去體察父母和照顧自己。「唯其疾之憂」一說指「父母之疾」,當父母年紀大了,要能關心父母身體狀況;另一說則是以同理心去思考,父母憂心子女,身為子女者,唯一能做的就是自立自強,不讓父母憂心。
父母唯其疾之憂 ここでは「父母は子供の病気のことを一番心配している。(だから身体に気をつけて健康でいるのが何よりの孝行である)」とする『集注』に拠った。
」也就是說,要有柔軟的心,去體察父母和照顧自己。「唯其疾之憂」一說指「父母之疾」,當父母年紀大了,要能關心父母身體狀況;另一說則是以同理心去思考,父母憂心子女,身為子女者,唯一能做的就是自立自強,不讓父母憂心。
(2) 父母唯其疾之憂:其,代詞,指父母。疾,病。 【譯文】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。孔子說: “ 對父母,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。(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。) ” 【評析】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。對于這里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
父母唯其疾之憂 以下に引くのは『論語』為政第二第六章で、訓読は諸橋轍次『論語の講義』による。 孟武伯問孝。子曰, 父母唯其疾之憂。(為政第二
「唯其疾之憂」,確是對所愛的人摯誠之愛的流露。不管是誰,只要明白「父母唯其疾之憂 」的道理,洞悉此語背後愛你的人那種真愛心腸,就會認認真真地對自己的健康作出最大的堅持。 今日,年紀漸長,見到身邊不少朋友的另一半患病
父母唯其疾之憂 ここでは「父母は子供の病気のことを一番心配している。(だから身体に気をつけて健康でいるのが何よりの孝行である)」とする『集注』に拠った。
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 。」 孟武伯問孔子如何才算是孝。孔子回答:「父母憂子之疾, 無所不憂. 故守身所以事親, 不妄為非而不失身, 斯為孝也。」 子游問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
第六章: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 。」 孟武伯是上面那個孟懿子的兒子,這個孟武伯可比我們會投胎多了,生下注定就是要來繼承父親的地位與官位,我們試著站在“孟懿子”的立場想想,兒子如果品行端正,知書達禮,未來又是前途光明
【共讀內容】 02.06 孟武伯問孝。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 【導讀學者】 王徳岩 :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 教授 傅新營 :天津師範大學 教育 學院 教授 【共讀筆記】 (來源:論語滙) 傅新營: 大家好,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孟武伯問孝這一章。
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這句話的歷來有兩種解釋,一種是「還是想想你自己生病時,父母那種憂愁、擔心的心情吧!」言外之意,溢於言表。還有一種解釋為「為人子女者應盡量做到只有在自己生病時才會使父母憂愁、擔心。
文言文《父母唯其疾之忧》选自论语,其古诗原文如下: 【原文】 孟武伯问孝,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 【注释】 (1)孟武伯:孟懿子的儿子,名彘。武是他的谥号。 (2)父母唯其疾之忧:其,代词,指父母。
生 事之以禮 死 祭之以禮 葬之以禮 (為政5) 里仁篇還提到「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 一則以懼」 子女喜父母之壽 懼父母之衰 同「憂父母之疾」 都是平行的例子 再從語法上去看 這句應該斷為「父母,唯其疾之憂
三子曰: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。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 四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。 五孟懿子問孝,子曰:無違。 六孟武伯問孝,子曰:父母唯其疾之憂。
孔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 [1] 又諮詢仲由、冉求、公西赤是否仁 [2]。 襲父爵 [編輯] 魯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八月辛丑,父親仲孫何忌去世。 前478年,孟武伯與高柴輔佐魯哀公與齊平公會盟 [3]。
生平 ·
父母唯其疾之憂—給你們的一封信孟武伯問孝,子曰: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。」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。孔子回答的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,歷來有三種解釋:1.父母愛自己的子女,無所不至,唯恐其有疾病,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, 在日常生活
孟武伯請問如何盡孝。孔子回答說:「除了自己身體的疾病之外,如果其他方面都能做到謹言慎行、德行不虧,使父母安心,這就是盡孝了。」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仲孫彘。他生在貴族家庭,從小就養成縱欲傲慢的習慣,生活浮濫,缺少檢點。此時向孔子
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,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,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。只要带有以下“VIP专享8折优惠”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。了解文档类型
【儒學草堂】 論語,為政篇第六章 孟武伯問孝,子曰:父母唯其疾之憂。 孟武伯,是前章孟懿子的兒子,跟父親一樣也拜孔子為師。古人取名或稱名,常加入排行以表明自己,伯是老大,仲是老二,叔是老三,季是老四。所以仲孫氏是老二,可能是老大
蕅益大师在他的《点睛批注》里头说一句,「此等点示,能令有人心者痛哭」。这句讲得非常平实,但是字里行间,我们已经感觉到蕅益大师那一分孝心。夫子讲得这么简单一句话,「父母惟其疾之忧」,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,常常为儿女忧虑。
[抱拳] 崔茂新: 孝子愛惜自己德性人格,愛惜自己的身體 身之髮膚,受自父母,不敢毀傷。 @李伟东 是父母憂子女。 一缕阳光: 何为孝?现代人如何行孝? 崔茂新: 如果子女對父母,僅僅其疾之憂,就遠遠不夠了。
孔子說:「孝子侍奉父母,在家居生活中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,飲食方面的奉養要保持和悅愉快的心情去服侍;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照料;父母去世了,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後事;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,禮法不亂。